根据 6 月 19 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新闻发布会透露的信息,皇岗口岸重建工程正进入全面冲刺阶段,预计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联检大楼主体结构施工,2026 年正式投入使用。作为全国最大单体建筑和全球最大陆路口岸,新皇岗口岸将以「合作查验、一次放行」模式实现 5 分钟通关,同时释放 40 万平方米土地空间支持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发展,打造深港要素流动的核心枢纽。
新皇岗口岸联检大楼位于福田区百合二路与福田南路交界处,总建筑面积达 68.98 万平方米,目前项目正加快地上主体结构施工,预计 2025 年底完成建设,2026 年投入运营。重建后的口岸将取消货运功能,转型为集口岸服务、国际科技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枢纽,成为河套「一区两园」空间布局的「中心服务枢纽」和「一心两翼」架构的核心节点。其设计高度约 60 米,地上 5 层包含出入境车辆查验大厅、旅检查验大厅等功能区,地下 4 层规划为交通接驳空间,可实现与 5 条轨道交通线路无缝衔接。
▲新皇岗口岸联检大楼项目西北侧效果示意图
皇岗口岸始建于 20 世纪 80 年代,是我国率先实行 24 小时通关的口岸,在过去的几十年里,它一直是深港陆路交通的重要通道。然而,随着深港两地交流合作的日益频繁,原有的皇岗口岸在设计流线和功能布局上,逐渐难以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。为了进一步优化粤港澳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,更好地服务于大湾区建设,2019 年,皇岗口岸正式启动重建工程。
▲皇岗口岸旧貌
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标志性工程,新皇岗口岸的建成将重塑深港跨境合作格局。其不仅是深港居民便捷往来的「超级通道」,更是河套合作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支点,未来将通过「人财物数」四要素跨境流动机制创新,推动大湾区形成「基础研究 - 技术攻关 - 成果转化」的全链条创新生态。